第(2/3)页 “不光是陆前猪养,就连陆前犬养,孙儿亦已抓获。” “往来的书信,也都被收缴。” “可以证实孙儿所说的内容。” “除此之外,孙儿还抓了数十名倭寇,以及当时被冲散逃窜的几名私盐贩子,曾经依附张士诚旧部的叛逆。” “孙儿令人将他们隔离分别审问,比对供词,这才还原了松江府大捷的真相。” 朱允炆说完,从怀中掏出厚厚一叠纸来,递了上去。 “皇爷爷,这里有四弟和倭寇头子陆前犬养往来的书信。” “其中有割让苏州,嘉兴,松江,杭州等十六府给倭寇的承诺。” “还有为其建造魔都,以作为倭寇京师的图谋。” “江南造船厂,所造之战船,亦将全部移交给倭寇。” “书信中种种内容,骇人听闻。” “除了书信,其他倭寇,私盐贩子,张士诚旧部的供词证言,共计四十三份,皆已签字画押,还请皇爷爷过目。” 老朱接了过来,却没有立即打开。 而是望了坐在旁边不远处的朱允熞一眼。 只见他正在那里闭目养神,仿佛睡着了一般,对周遭的一切,皆如无视。 面对朱允炆和朱允熥如此严厉的指责,他也始终不发一言。 “熞儿,你怎么看?” 老朱蓦然出言问道。 朱允炆心里一惊。 因为他从老朱的声音中,并没有听出生气之意。 这与他的设想,有点不太相符。 但很快,朱允炆又冷静了下来。 皇爷爷是何等人物? 以布衣之身,成就天子之位,创建了庞大的大明帝国。 他这一生,几乎都在与人斗智斗勇。 哪怕是成为皇帝之后,也是如此。 李善长,胡惟庸……哪个又是易与之辈。 皇爷爷的情绪,又岂会这般容易被人察觉呢? “一切但凭皇爷爷定夺。”朱允熞恭声道。 再不多言一句。 朱允炆本想再出言激他两句。 话到嘴边,又吞了回去。 演戏的关键,就是不做多余的事情。 因为做得越多,越容易露出马脚。 在这个时候,他急于取信老朱,更不愿被看出丝毫端倪。 老朱收回目光。 又问朱允炆道:“既然倭寇头目陆前犬养亦已抓获,为何不一起送来?” “启奏皇爷爷。”朱允熥在旁边接言道:“陆前猪养抓获之地,就在阳山附近,故而将扭送过来,不怕有失。” “孙儿是审问陆前猪养和他的同伙之后,才得知陆前犬养等人的藏身之地。” “然后才派兵前去捉拿。” “因其距离阳山,尚有一百余里,路途遥远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