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 活死人报仇 第42章 大梁大野两围杀(上)-《杨将军传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动了哪么多情绪,不出事才怪。

    杨六郎不怕烟消云散,这是注定的事,只是大仇未报,心中大大不甘。

    皇帝赵垣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,唤来太子,一起在御花园里散步。

    皇帝自小聪慧,少年时,太祖初立未稳,作为皇孙的赵垣,亲眼见过几次宫禁里的刀兵血光,养成了阴鸷的枭雄性子。可四海升平后,皇家子弟养尊处优,不再得见刀光剑影和人间悲苦,被一群当世大儒团团围着,成天仁义礼智信,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,连及冠礼所佩剑器都是木制的,这让做皇帝的都觉得不满。对于这些皇子们来讲,是幸也不幸,对于江山社稷来讲,是不幸也幸。

    皇帝今日撇开书本给太子讲王霸之道。太子拘谨孝顺,只会唯唯诺诺,皇帝心里只有长叹。次子燕王与太子一母同生,可性子就跳脱得多了,虽然在封地里不见有纨绔跋扈的恶闻传来,可皇帝知道这不安分的小子,肯定没少干坏事儿。想到自已少年时,也是个无法无天的主,不免忧心起来。

    皇帝给太子讲到对天下匪酋的抚剿之道,以大野泽宋保义为例,问太子是抚还是剿。

    太子引经据典,答以天子怀柔四方,地方出现匪贼,应先检举已过,再按察地方官吏过错,然后抚熄烽烟,使百姓安居乐业,自然无人再愿意提着脑袋做盗贼了。

    皇帝恨得牙根痒痒,差点忍不住当场给太子肩膀上扛的榆木疙瘩两个板栗栗吃吃。

    史书明明记载着,历朝历代开门揖盗、引狼入室、养虎为患的事少了?

    皇帝再进一步引导太子,天下贼酋,有想逐鹿天下的,有想偏安一隅的,哪个该抚哪个该剿?

    太子又答曰,抚欲偏安一隅的,剿欲逐鹿天下的。皇帝终是心中悲叹一声,最后一次教训太子王霸之道:

    “先打能打得过的。如果都不好打,先抚欲逐鹿的,拉拢他一起剿了欲偏安的,再反手收拾欲逐鹿的。不管谁安的什么心思,王天之下后土之上,都是老子的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