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为王娘娘作画-《桃花溪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李太后叹道:“一说起半洲先生,哀家便想到了狼兵。燕王本意筑金台,只谓能收济世才。何事荆轲终远去,空怜乐毅不归来。半洲先生能文能武的一个人,可惜了。”

    太监笑道:“朝廷贤能辈出,如今有张先生在,太后何虑?”

    李太后摆了摆手:“去吧,都去吧。哀家要歇着了。人老了,精神总是不济。”

    我出得慈宁宫来,听得有人唤我:“二婶子——”

    我回头,见是孙小姐舒遥。

    她昔日在府的时候,被大少奶奶养在深闺,甚少出来。除了在节庆吃团圆饭的时候,我见过她,其余,并不曾见。她总是不爱说话。我与她不甚熟悉。

    此刻,她羞怯地看着我:“二婶子,没想到你竟进宫来了。替我告诉娘亲,我想她的紧。好多事,没她在身边,我属实不知怎么办才好。”

    我按礼数向她行礼,道:“阖家望才人娘娘平安为上。”

    她咬了咬唇,沉默不言。

    我走了老远,见她还是单薄地站在风里,甚是可怜。

    满心思绪地回到府中。

    今日,廖画师的话、太后的话,不断地在我脑海中交织着。我在书架上拼命地翻找着。得一卷发黄的史料,并一本《半洲稿》。

    明嘉靖三十三年五月,倭寇大举入侵,东南涂炭,形势危急。半州先生以寇强民弱,非藉狼兵不可,疏请于朝。

    嘉靖三十四年五月,半洲率狼兵大败敌寇。

    出师前,与家人道:“外贼入侵,国之大辱。我备黑旗一面,伤则擦血,死则裹身。何惧!”

    读至此,泪如雨下。

    备黑旗一面,伤则擦血,死则裹身。

    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廖画师问了我的出生之年后,直说“不对,不对”。

    因为半洲先生,立下战功后,被同僚所告,在嘉靖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,被当街斩首于西市啊。

    隆庆初年,方被平反。

    “功不赏,而以冤戮,稔倭毒而助之攻,东南涂炭数十年。谗贼之罪,可胜诛哉!”

    母亲说我生于嘉靖三十九年芒种。

    显然是对不上的。

    那时,半洲先生早已死了。

    我怎么可能与他有渊源?

    可这些张大人理应是知道的啊,为何他还要对程淮时说那些话呢?莫非,他了解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?

    我满心疑惑。

    眼前仿佛出现一个举着黑旗的汉子,与倭人大战,杀得浑身是血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