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老夫人的处置-《桃花溪》
第(2/3)页
老夫人摆摆手:“去吧,去吧。”
大少奶奶犹有不甘,不肯走,大少爷扯着她的手,夫妻二人拉拉拽拽地出了门。
我趁势将桌上的供纸塞入袖中收好。
待到他们走远了,老夫人端起茶盏喝了口茶,向我道:“桑榆,母亲这样处理,你可满意?”
我早就料到老夫人不会重惩他们。
身为一家之主,她最想要顾全的是家族的颜面。
何况,虎毒不食子,程沧时到底是她的嫡亲儿子,她狠不下心。
让大房迁去冀城,一是为了平息事态;二是做给我看,让我心里踏实;三是她知道出了这事,两房心无嫌隙,是不大可能了,分隔千里,总是能避些祸。四么,想来冀州的买卖的确乏人照看,给程沧时一个立业的机会,于家,也是好事。
我俯身道:“母亲英明,儿媳岂有不满之理。”
老夫人的声音柔和下来:“桑榆,量大修福,你是个好孩子。”
她顿了顿,又道:“你好生安慰淮儿。他打小儿待人最是赤诚,知道兄嫂要害他,不知怎样伤心呢。”
“是。”
她长吁短叹一番,丫鬟扶着她在老爷牌位前上了炷香。
我折身回西院来。
程淮时伏在桌前看书。
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,在他的脸上摇曳着,忽明忽暗。
我走到他身边,道:“事情都办好了。母亲命兄嫂迁去冀州。”
他握着我的手,好一会子,道:“有劳夫人了。”
我轻声道:“你我夫妻,共担家事,原是应当。”
他将我揽在怀中。
因了这件事,我与他之间彷佛更近了。
颇有些患难与共的味道。
正说着,他身边的亲信小厮鹤鸣走进来,道:“二爷,京都有信来。”
程淮时接过信,拆开,看了,脸上喜忧参半。
他将信递予我,道:“前番助荀大人翻案之事,为京城的张大人知晓。张大人跟荀大人原是同窗故友,今写了信来,说是荐我去琼林书院。”
在这大明现时的天下,谁不知张大人的赫赫大名呢?他原是帝师,又是内阁首辅,深受当今太后与陛下的器重。人人皆道:朝中有了张阁老,四海升平遍地宝。
那张大人名望太高,不便为翻案的事出头,见程淮时清正耿直如此,青眼有加。
若此番去琼林书院,拜了大儒,由大儒出题考核点拨,科考几乎是成了一半。
何况,有张大人的荐信在,来日入仕,便算是张大人的门生了。
程淮时助人时,是万没想到有此收获的。
我道:“二爷,这是好事,当去。”
他道:“我知这是个难得的机会,只是,若去,恐怕要别母亲、夫人许久。为人子,不能堂前尽孝。为人夫,不能庇护妻子。实在是……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