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2章 现在是慈父时间-《钢铁苏联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钓鱼竿一般体态修长的75毫米主炮炮口一抖,四散喷射的火光在炮口制退器内膨胀发散,从腔室两侧直冲而出抵消了绝大部分的开火后坐力。

    脱膛而出的穿甲弹并非是常用的全口径被帽风帽穿甲弹,而是被德军倚为至尊神器、对垂直装甲有着更强穿甲威力的次口径钨芯穿甲弹。

    如果是打击炮塔与车体结合处那么细小的座圈部位,全口径的被帽风帽穿甲弹很有可能会被当场弹飞、根本打不进去。构型夸张的俄国佬坦克炮塔和车体的形状都不规则,跳弹的几率相当之大、不容小视。

    在穿甲过程中属于那种把钨芯穿甲体,硬生生从弹体包裹状态下给挤出去、前出继续侵彻装甲模式的次口径钨芯穿甲弹,似乎因为钨芯穿甲体的细小,而更容易干这种射击炮塔座圈的精细活儿,不容易像全口径穿甲弹那样被直接弹飞听个响。

    这样的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,41年那会儿对付t34的时候,这就已经是被德军装甲兵总结出来的经验。

    反正俄国佬又不可能把炮塔座圈做成倾斜装甲,只要能准确命中结合部、把钨芯穿甲体给送进去,那么妥妥打穿炮塔座圈没问题,不存在次口径钨芯穿甲弹也被跳弹的可能。

    至少,理论上是不存在的,党卫军炮手的心中如此笃定、安慰着自己并确信着。

    但事实真相真就会如此吗?

    那可不一定。

    当穿甲弹确确实实精准打在了炮塔与车体结合处部位的时候,令党卫军装甲兵们惊掉下巴的一幕再一次上演。

    你很难想象俄国佬到底是怎么造出这么奇葩的钢铁怪物的,炮弹打上去听了个响后随之定睛一看的党卫军炮手这才发现,原来俄国佬的这鬼畜大铁王八压根是没有“脖子”的,换言之也就是根本没有暴露在外、能明显看到的炮塔座圈。

    因为角度问题再加上战斗状态下的神经实在是绷得太紧,手忙脚乱、额头汗珠直落的党卫军炮手方才,压根没发现这一重要的细节。

    直到次口径钨芯穿甲弹打上去,直接被炮塔侧装甲下半缘的弧形装甲弹开,垂直向下砸去又打在了倾斜的车体上部装甲后,再次跳弹被弹飞。

    俨然像是三维弹球一样再一次被弹飞到了不知哪儿去的时候,下巴张得都快和河马一样大的震惊党卫军炮手,才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