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就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力。 这虽然不能算作竭泽而渔,但也是短视、只顾眼前利益的表现。 朱允熞现在幡然悔悟过来,明白了自己的诸多错处。 忽视了太多太多的细节。 这才导致今日的局势出现,不过还好发现的早,并没有等到真正劳工动乱发生,数十万劳工一举涌入金陵城的那一刻。 到那个时候,就算是胜了,只怕也是险胜。 只会留下一片狼藉的京师……这绝不是朱允熞希望看到的。 今日之京师,同朱允炆、朱允熥那时候的京师又有所不同,朱允熞花了大力气建设。 要是乱了,伤筋动骨的就不是京师百姓。 而是大明朝廷,大明的国本! …… 京师。 皇宫,御书房。 眨眼便是数日之后,朱允熞已经回了皇宫之中,而这几日,宋忠不时便有消息传来。 这时候朱允熞才发现,真正对大明朝廷有意见的人。 还并不只有军户和家奴。 大户人家之前虽然被弹压了下去,但恨意却并没有消减,而除此之外,还有更多的农户,也对大明朝廷不满。 依旧是那个问题,粮贱伤农! 儒生群体,对大明的感官也两极分化,一部分极为拥戴,一部分却又极为反感。 认为大明不堪教化。 唯独对大明非常满意的群体,就只有商人了。 这些人是最能感觉到,以前有多么不易,而现在的大明又是多么好的人。 而这也和朱允熞的政策核心有关。 万民平等,无分士农工商。 自然,原本地位更高的百姓,就会开始自然而然的厌恶朝廷,因为不经意间,朝廷就动了他们的利益! 他们的地位在不经意间被削减! 自然会感觉到不满,尽管这其中的道理,他们自己都说不出来。 而面对这等困境,朱允熞也是开始着手想解决之法。 现在的情况,已经不是什么所谓的施恩就能解决的了,因为大明朝廷其实对于百姓当真是前所未有的好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