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所以这一次科举取士的人数,便是同考官所决定的人数,也比往常多出了一半。 这其中是否有猫腻,朱允熞不得而知。 为了填补朝廷空虚,这一次科举取士的过程可谓是有些粗糙,不乏有可以作弊的环节和手段。 但朱允熞却并没有一查到底。 派锦衣卫去仔细详查,因为朱允熞知道一个道理,水至清则无鱼。 这朝堂的大鱼都被网的差不多了。 也是时候,该往里面养一些鱼,等来年的时候,有个好收成。 反正这水里总是要待一些东西的。 还不如喂一些自己养的鱼,来路清楚一些,到时候收网起来,也更方便,更容易掌控些。 而不是让一些杂七杂八的野鱼摸进去。 甚至龙蛇混杂,住进去一些不该进去的东西,到时候收网可就要麻烦太多了。 所以这一次,朱允熞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 没有太过在意,也让不少人松了口气。 次日。 殿试。 朱允熞朝堂问对。 倒是没想到竟然出现了意外收获,在朝堂上,朱允熞先是向诸多新录取的进士发问,大明未来之国策。 让众进士作答。 这些人中,答什么的都有,有大谈教育,要教化天下万民者。 有安抚百姓,巩固政权者。 大抵逃不过儒家仁德那一套,以道德治天下。 但在这些乏味的回答之中,倒是有两个答案,让朱允熞眼前一亮。 第一个答案,是一个叫杨荣的年轻人回答的。 他认为未来大明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打仗!趁着现在大明的国力雄厚,就一定要打!打出大明的威望,打出大明的风采来! 一战而定百年! 用一场规模史无前例的战争,来让所有周边的国家知道,大明的实力! 同时也好让大明的周边彻底安定下来。 打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征服和扩张,而是为了将周边的国家震慑住,从而将重心完全转移到大明境内。 继续搞发展。 杨荣的回答看似是在鼓励大明打仗,但实则却是让大明能够收稳重心,专心内政的好方法。 这也和朱允熞的想法稍有些不谋而合。 只不过杨荣的目光并没有放到海外,而朱允熞的目光则是一直放在了海外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