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将金陵长江大桥的事情定下来之后。 朱允熞又开始商议起科举取士的事情,毕竟现在朝堂空虚,很多事情都无法推进。 在此之前,朱允熞更是不得不开办了一场小科举。 用来补充人才,可这些人才用来办一些简单的事情还行,若是当真想要为大明的肱股之臣,却还需要更尖端的人才。 而若说大明之中最大的人才。 便一定是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科举进士! 这些人虽然并非全然有用,但大多却都是聪慧之人,必然会有不少的人才涌现。 “这次科举取士,孤有意将其提前。” “如今大明求贤若渴,诸位以为,将科举取士定于何月,最佳?” 朱允熞问道。 这件事,他并不想自己一个人独断。 因为他对于大明士子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,反倒是这些通过科举杀出来的大臣们,都很是清楚。 自然拿出来的主意和章程,也更符合实际。 这也是朱允熞的用人之道。 自己负责定下大的方向,然后交给适合的人去办,而朱允熞则是在负责出错的时候,负责纠正。 毕竟,朱允熞心中可是有着最完美答案的。 只是如何通往答案,却还需要朱允熞和诸多大臣集思广益,共同思考。 但此事突然。 群臣七嘴八舌讨论了好一阵,也没能拿定个主意来。 纷纷争论不休。 毕竟一方面要照顾到天下士子赶往京师的时间,而另一边,也要考虑到士子们的住宿、安全、准备等各方面问题。 大家各执一词,无法定出个准确的时间。 “詹尚书,你有何看法?” 朱允熞先点名礼部尚书詹微,此人负责礼部,想必会有主意。 毕竟,科举一事,便是由礼部负责。 自隋唐开科举以来,唐朝前期科举由尚书省吏部负责。 而自玄宗开元年以来,则改由礼部负责,此后历朝相沿不变。 大明自然也是如此。 被朱允熞点名,詹微不得不站了出来,此人老奸巨猾,若不是朱允熞点名,怕是他不会站出来表达意见。 但现在自然没法推脱。 于是只得说道:“禀殿下,大明科举,常于四五月之间举行。” “如今新春刚过,若是提前,臣以为最保守的时间,当为三月初举行最佳。” “但思今日之大明与过往之大明不同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