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好消息!殿下!好消息啊!” 次日。 朱允熞刚走进文华殿,便听到里面一阵喧哗,刚要出言呵斥,就有咨政大臣跑了过来朝他恭贺。 “殿下!昨日新一期国债发行,百姓们纷纷踊跃认购!” “光是昨日一天,京师的百姓就认购了五千万两的国债啊!” “这还是因为户部人手不足,一天最多只能够办理五千万国债的缘故!” “大明国库,从未有过如此充盈啊!” 但朱允熞却没觉得有多稀奇。 土改试点就在应天府,京师的百姓富裕是很正常的事情。 而且京师百姓也收到百姓日报的影响最大,石见银山的事情对他们的影响也最大。 踊跃购买,也在他的意料之中。 而京师百姓如此,其他地方的百姓也会纷纷跟从。 十亿国债,对现在的大明来说,想凑齐并不是一件无法办到的事情。 可问题正如郁新所说。 真正的难关还在后面!根本不是眼前! 不过眼下大家正是高兴的时候,朱允熞也不打算打击大家的热情,而是说道:“甚好。” “趁着国库充盈,尔等立刻拟个章程出来。” “全面土改,势在必行!孤要在一年之内,将整个大明的田地,尽数收归国有!” “同时,让所有穷苦的百姓,都有田耕,都有地种!” 土改的具体事务,自然是绕不开咨政处的,需得众人合力,才能拿出个具体可行的办法。 否则光是凭嘴巴说说,可办不了实事。 这一日,朱允熞就在文华殿内,看着这群咨政大臣扯了半天的皮。 其中有的咨政大臣已经七老八十,可这吵起架的精神头,却比年轻人都还好上一些。 不过这架吵得也并非没有价值。 商议了半天之后,他们还真拿出了一个不错的方案。 以京畿地区为核心,辐射周遭,三月一限,逐步向整个大明扩散开来。 而在具体土改的时候,则是以军屯卫所和官田为先,再每个村落挑选一个农户为示范,逐步整改私田。 直至全部收归大明所有。 这个方案,已经是所有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方案。 并没有一口气想吃成个胖子,直接一道命令下去整个大明都进行土改。 毕竟谁也无法保证,当大明上面把土改的款项拨下去之后。 地方上到底会怎么办事。 会不会出现贪墨的情况?重演齐王的旧事? 这都是说不清的。 还不如就近,以京畿地区为核心,让在应天府和苏州府积累了不少土改经验的官员继续负责,外派出去指点土改。 逐步培养土改相关的人才,发现问题,完善机制。 如此才能让下面的人没有漏洞可钻。 可以说这套方案虽然有些保守,但却十分符合现在大明的情况,毕竟……大明的官员素质当真是参差不齐! 人品也根本没个保障! 机制更是差到不行!京师还有锦衣卫可以监察,但除了京师呢? 特别是一些地处偏远的布政使司,力度就大大降低! 自古以来,天高皇帝远。 越是离京畿地区远的地方,掌控力度就越差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