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一边说要大兴工程,一边说要免除天下百姓的所有徭役,这怎么能说得通嘛。 “国库里面有足够的银子。”朱允熞道:“以后国家需要徭役,那花钱雇佣就行了,国家只管收税,再不强制民众服徭役。” 他筹集了一亿两银子作为准备金,计划印制的人民币,数量高达五亿两,计五千亿钱。 但这笔钱到现在为止,仅仅花出去一亿两。 剩下的四亿,都还在国库里面躺着。 怎么将钱花出去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 赏赐功臣将领,王公侯爵? 那只能造成穷者愈穷,富者更富。 钱,要发到老百姓的手中。 但怎么发,就是一个大学问了。 后世现代国家,都为此头痛不已。 不断的放水,钱却不投入到实体经济中。 大量的金钱都在空转,通胀走高,百姓的财富,却没有增长。 因而造成了不少社会问题。 也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。 但如今的大明,经济结构简单,花钱的问题,较之后世,反而容易处理得多。 朱允熞想到的办法,就是大修工程,通过支付劳动报酬,将钱花掉。 这样,国家需要的工程,得到了建设,印出来的钱,也发到了老百姓的手中。 一举两得。 除此之外,老百姓有了钱,才会去购买东西,还会极大的刺激商品经济的繁荣。 再有一点。 因为要服徭役,在实际上就对老百姓进行了人身限制。 很多徭役是不允许交钱抵役的。 百姓必须留在原籍,不能离开当地,否则,就是逃役。 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往往是相辅相成的。 限制了人口流动,实际上就限制了经济发展。 第五点,不用服徭役,老百姓的负担会大大减轻。 大家都会对朝廷感恩戴德。 这是收买民心最好的办法。 第六,徭役由地方宗族负责。 所谓皇权不下县。 官府依靠地方宗族来治理,分配人员服徭役。 这又造成了地方宗族的权力过大。 一方面不利于国家的治理,另一方面也对底层百姓形成更大的欺压。 不用服徭役,宗族的权力,就会大大削弱。 而且,因为免费的徭役人员,是地方宗族负责召集,他们也就同样负责管理。 包括很多日常事务。 受人管,听人令。 这些人受地方宗族的管理,自然也听从地方宗族的命令。 如此一来,造成地方宗族坐大,国家管理乏力。 一旦这些人变成领国家的俸禄,由国家负钱,那就是“公务员”。 只听国家的命令,而不听地方宗族的指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