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但问题在于,藩王出外就藩,这是老朱定下的国策。 可不是他能说改就改的。 何况朱棣在九大边王中,位置还极为关键,不可轻动。 再说,将朱棣调回京师,那晋王,周王呢? 其他诸王,是不是都要调回来呢? 不得不说,将他们全部调回京师,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。 都不用自己将来再费尽心思去削藩了。 可是,老朱能同意吗? 明朝的藩王制度有严重的问题,根本不能长久。 越到后面,情况就会越严重。 用不了多少年,就会将整个大明朝都拖垮。 万历初年,大明的宗藩俸禄的开支占到了全国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三十,比全国军费的开支都要大。 越往后,这个数据越恐怖。 到了最后,朝廷实在拿不出钱来了。 全国全部财政收入,用来发放宗藩俸禄都不够,只能拖欠不发。 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。 因为只要国库里面有一两银子,宗王就来讨要俸禄了! 如此一来,国库再也存不下银子。 遇到突发情况,只能通过加征饷银来解决,以致民变四起,大明走向灭亡。 但朱允熞一直没有和老朱说过这个问题。 因为在他看来,这个问题虽然严重,却并不紧急。 拖上几年,没有任何影响。 老朱是穷怕了,很想照顾自己的子孙后代,才会设计出这样的藩王制度。 如果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臣子,想获得老朱的赏识和重用,他会冒险尝试向老朱指出里面的问题所在。 但他是储君,大明江山迟早是他的。 只要不是紧急的事情,和老朱去说,请求老朱改变,就没有太大的必要。 完全可以等到老朱死了,自己继位登基之后,再去做。 只是这样的话,阻力无疑会非常大。 削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 历史上,朱允炆削藩,被朱棣推翻。 朱棣也接着削藩,宗室事实上被“圈禁”,当废物养起来,但却没有降低皇室宗亲的待遇。 以致于到后期不堪重负。 如果由老朱来改变制度的话,无疑容易得多。 毕竟,现在那些藩王,都是老朱的儿子。 父亲要儿子怎么样,谁都不敢反对。 但若是他继承大统,那些人就是叔叔,是长辈。 为了朝局稳重,削藩也就罢了。 再降低待遇,天下人都会骂他刻薄寡恩。 其实,朝中的大臣,也不是没有人看出朱元璋定的宗室待遇制度有问题。 此前有大臣向老朱进谏过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