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八章 顺之则昌,逆之者亡!-《大秦国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国人称颂,诸侯宾服。”

    “而今的秦,就跟初变法的郑国一样,在天下饱受争议跟诟病,也不为万民认可,但谁又敢料定,数年之后,天下不会为秦称道?不会为此振奋欣喜?”

    “天下大势,浩浩荡荡。”

    “顺之则昌,逆之者亡!”

    “在尔等眼中,秦是逆势,然在我眼中,秦才是顺势。”

    “尔等就跟叔向一般,是在逆势而为,最终在天下大势面前,张良,你最终还是重回正道的,也最终会选择顺势而为,只不过要等到你彻底清醒之后。”

    同时,嵇恒在心中暗道:“这同样是你在历史中做出的选择。”

    只不过现在的张良明显还不会就此转向。

    嵇恒继续道:“就实而言,叔向之所以这么抵制,其实也是为维护自身阶层。”

    “郑国乃四战之地,这同时也意味着,郑国是商贸往来很频繁的地方,这也造就了郑国的商业很发达,在这样一个国度中,自然造就了一个新的阶层兴起,这个阶层可以称之为豪强,也可称之为地主,其他势力的崛起,自然会削弱原本宗法贵族的气势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贵族掌有刑法的随意裁量权,因而可以肆意打压压榨商贾跟新兴的土地所有者。”

    “但如此一来,商业农业都会受到影响,国家税租也会大幅减少。”

    “因而继续施行秘密法,实则是损国而利贵族。”

    “对国家很不利。”

    “也就在此时,子产公布了法律。”

    “限制了贵族特权,促进了郑国农业和商业的发展。”

    “子产‘铸刑鼎’的意义,在于避免模糊而任意的控制民众行为的旧有方法,削弱贵族过去的统治特权,使平民也可以依靠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,消弱了贵族的专制统治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自会遭到贵族的强烈抗议不满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这只是开始。”

    “随着越来越多诸侯开始效仿,最终就算是孔子也是坐不住了,对晋国的赵鞅铸刑鼎,进行了严厉的攻击。”

    “孔子说:晋国抛弃了法度,恐怕要灭亡了。”

    “当年晋国恪守唐叔制定的法度,民众尊敬贵族,贵族管理百姓,贵贱有序,因此晋文公得以成为诸侯盟主。”

    “今天的晋国却抛弃这个法度,搞了一个刑鼎,民众都依照刑鼎的规定生活,再也不害怕和尊敬贵族了,我们这些贵族的饭碗岂不是要砸了吗?”

    “贵贱无序,何以为国?”

    “叔向、孔子等人的过激反应,其实跟现在的六国贵族是一样的,都是担心秦之变革,会影响到自身的利益,而且秦之变革对贵族的影响更大,因为秦不认可旧有的贵族体系,一旦让秦的变革彻底完成,贵族最终会彻底失去特权,沦为寻常人,如此强烈的落差,自会引的六国贵族强烈的恐惧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啊。”

    “你张良也好,还是其他贵族也罢。”

    “嘴上冠冕堂皇的说着要复国,实则都是为保住自己的贵族特权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为的从来都不是那个所谓的‘国’!”

    “都是为了自己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