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这些秦人子弟今后学的是法、是律,行的是律文,法令。” “如此也能不断蚕食被儒家影响的底层,夺回朝廷本该独有的对底层的控制,继而将儒家对天下的荼毒一步步的清扫出去。” “从而彻底巩固秦之法制!” 扶苏说的很是振奋。 他深知‘入学’对天下的影响。 不仅对关中有影响,对关东同样有影响,随着关中的稳固,这一套体系注定会传至关东,到时关东也有机会了解到秦律的真实情况,甚至关东的秦人也有资格学习掌握到秦律,在此等情况下,关东秦人又岂会那么轻易受到儒家蛊惑?尤其会被儒家轻易说动? 底层的阵地,若朝廷不去占领,就会被其他人占领。 过去朝廷忽视了。 但现在朝廷岂能再忽视? 听着扶苏的慷慨陈词,众朝臣却是齐齐沉默。 降低识文断字的标准。 将学习法令律条的门槛进一步降低。 只是这么多人入学,朝廷会多出很多支出,不过相较于杜赫担心钱财,其他人倒是对扶苏的建议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。 扶苏着眼的不是功赏本身,而是放在了其他地方。 例如这些黔首民户的子弟上。 这其实是他们过去没有考虑到的。 而且扶苏已说的很明白了,此举一来是减少军功爵需田宅的情况,二来也是为了加强及深化关中地方律法的推广跟宣传,三来也是极力的打压了儒家对底层的渗透。 而且初等学室跟正常学室是不一样的。 这些从初等学室出来的人,也仅仅是知晓一些律令,识得了一些文字,但也仅仅如此,若是为吏,依旧只能从最微末做起。 反倒给朝廷提供了不少的底层官吏。 大秦本就官吏欠缺,虽然这些官吏,正常而言是不符合官吏的任选标准的,但相较于关东对秦律的一窍不通,这些从初等学室出来的官吏,至少了解秦律,知道一些秦律。 这显然比过往的官吏更合适。 不少官员思索了一番,最终将目光看向了李斯。 方才扶苏已说的很清楚,他之所以能想到这个解决之法,其实是从李斯提到的主意中想到的,因而对于扶苏的建议,李斯更有话语权。 所有人都在等着李斯开口。 李斯淡淡扫了眼四周,自是清楚这些人的想法。 扶苏的建议,属实令他有些惊讶。 甚至有些出乎意料。 他过去的确提及过‘国家之学不能立足’,但并未就此深究,只是想借此打压儒家,然扶苏却举一反三,就自己的想法更进一步,还提出了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。 这让李斯心中深感欣慰。 而且扶苏说的不无道理,儒家之所以能这么猖獗,就是因为他们对底层影响力一直在,所以才敢这么有恃无恐,若是朝廷加强了对底层的控制,儒家也将彻底一蹶不振,朝廷也能借此不断巩固秦法在天下的影响力。 最终实现天下一治。 不过李斯并未轻易开口,而是在脑海不断权衡着。 他身为大秦丞相,对朝廷的影响很大,也很容易影响到其他朝臣的判断,因而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考虑万全,在一阵沉思后,李斯还是点了点头。 他认可这个解决之法。 也的确认为这是一个可行之法。 然而就在李斯准备开口时,一旁却有人提前开口了。 “臣对殿下之法不敢苟同。” 此话犹如一道惊雷,瞬间引得众人侧目,众人齐刷刷看向发声处,惊愕万分的盯着这位枯瘦冷峻的少府。 杜赫对四周的异样似目光浑然无觉。 他径直站起身,面色恭敬的作揖道:“臣作为少府,执掌天下钱粮,对殿下之法,有不同意见,也实在不敢轻易赞同。” “臣斗胆!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