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章 易治者严,难治者宽!(求订阅)-《大秦国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长公子过去涉事未深,跟儒家有过一些交往,这又岂能算作问题?诸位何以这般苛责?!”宗正嬴贲开口道。

    举殿肃静。

    此刻再无一人吭声。

    姚贾、杜赫对视一眼,神色有些冰冷,却也都板着脸,一句话不说了。

    见朝中气氛渐渐凝滞,赵高脸色有点难看。

    随着李斯开口,原本平衡的朝堂,似开始朝扶苏一方偏移,若是李斯那番话赢得其他朝臣认可,恐会越来越多朝臣支持扶苏,这是赵高不愿见到的,他在胡亥身上投入了很多,也倾注了很多。

    他岂能坐视不理?

    赵高看了看四周,硬着头皮起身道:“臣赵高认为储君人选,不仅要考虑朝臣的建议,同时也当询问诸公子想法,臣.臣敢请诸公子奏对。”

    一语落下。

    赵高便感觉殿内大量目光落在自己身上。

    他脸颊绯红,根本不敢抬头对视,只是低垂着头,大拇指用力挤压着食指,让自己尽量保持镇定。

    他很清楚自己不当说这句话。

    不仅唐突,也颇具离间意味,甚至可能遭致始皇不满。

    但他心中同样有自己的心思,扶苏眼下并不在朝中,真正在朝的是胡亥,如此大好的机会,若是胡亥能抓住,或许能博得不少朝臣的信任,到时未必不能让摇摆不定的朝臣,再度站在胡亥这边。

    而且胡亥过去在朝臣面前并不出彩。

    朝臣对胡亥并不了解。

    因而在这种时候,胡亥要挺身而出,将自己的情况说给朝臣,如此才能让杜赫、姚贾等人坚定的站在他这边,不然姚贾、杜赫等重臣,本就对胡亥不了解,胡亥本身又态度不明,他们又岂敢一直坚持?

    听到赵高的话,胡亥却是一怔。

    他双眼怔神的看着赵高,心中却长长叹息一声。

    若是寻常,他还真敢开口,只是早已明白了一切,他就算再给自己争取,又有什么意义?父皇不会选择自己。

    而且

    他心中也清楚。

    杜赫、姚贾等人支持的并不是自己。

    他们只是反对扶苏。

    这个人是自己也行,公子高也罢,只要不是扶苏,他们都会支持,眼下只不过是自己被推到了前台罢了。

    再则。

    父皇不会让自己当储君的。

    就算最终父皇同意,当日后为了推行大政时,这些支持自己的朝臣,恐会瞬间倒戈,现在的一团和气,都只是暂时的。

    从嵇恒处离开后,他便重新审视过了。

    他只有当皇帝的野心,并没有当皇帝的魄力跟决断,他只想享受当皇帝的好处跟便利,并不想承担那些压力跟重担。

    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。

    这王冠太重,他胡亥戴不动。

    赵高的话,举殿并无一人附议,只是不少朝臣,目光落在了胡亥身上,至于公子高等人则惴惴不安的望着帝座,纷纷低下了头。

    “朝堂议事,愿说者便说,无须顾忌。”嬴政淡漠开口。

    “儿臣胡亥有奏。”胡亥最终还是站了出来,见状,不少朝臣眼睛亮了,只见胡亥向帝座一躬,肃然正色道:“儿臣以为,大秦一统华夏,皆由将士鲜血而来,储君当以天下长久安宁为己任。”

    “就儿臣理解,现在六国余孽依旧在图谋复辟,但作为朝廷,首要要做的实则是避免让六国余孽裹挟民众,而这便要集附民心,儿臣虽对律令了解颇深,但秦律过去只推行在秦地,并非真的在关东落实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