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运河不太通-《重生大明万岁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疏通河道,是朱允炆一直思考的事。
    南京不适合建都,那最合适的地方,便只能是北平了。
    可是北平附近的产粮区太少,所产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,一旦迁都,迁移过去的人口可不在少数。
    那位说了,没粮,就运粮呗,多简单的事。
    大哥,这是古代,不是你拿着两块钱,出门右转一百米,去超市买一斤面就能解决肚子问题。
    主产粮区,在江浙一带。
    从这里运粮到北京,二千多里路,怎么运?
    手推车?
    你试试推两千里路有多难,有多辛苦?
    再说了,推车的人也是需要吃饭的,运了三袋米,去的路上吃了一袋,到北京扔下一袋,剩下一袋子还得留车上,就指望这袋子米回去路上换点大饼吃了,全给了北平,咋活着回去?
    哦,给钱也行。
    啥?
    一两银子?
    坑人也不至于这样坑的吧?
    两千里路,你就给我们一两银子?
    欺负老实人不是?
    那位也为难,你们总共就运来两石米,你还想要多少?
    两石米,一两银子,就这价,总不能让我贴本买吧。
    官员苦涩,农夫苦涩,大明也苦涩。
    陆路运输短时间输输血还行,要是天天输血的话,能长久也是医学奇迹了……
    陆运搞不定,那就水运吧。
    古人经常提的漕运,便是水运。
    漕运用大船走,一船一船的拉粮食,载货量高,速度快,用工少,多好。
    可关键是: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