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4章 还有这种好事?-《镇北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这是新朝建立以来,第一次大规模的征兵。
    兵部早已做出详细部署方案,主要面向几个相较富裕的州府。
    越是贫穷之地名额越少。
    这打破了惯例。
    通常是越贫穷之地,老百姓活不下去,都跑去入伍当兵。
    这样就导致人口流逝越来越严重,长时间下来就成了恶性循环,这个地方也废了。
    关宁就是要避免这个问题,
    穷就要去种地,没有地朝廷就给你地,农庄法要推行了,只要你愿意付出劳作,你就能过上好的生活,起码也能养家糊口。
    公平,是关宁一直奉行的原则。
    当然如果你好吃懒做,那农庄里也不会允许你的存在……
    上京城,就是征兵主要区域。
    朝廷鼓励权贵势要之家的子帝参兵从戎,为此还做过一次预征。
    越是家世良好,越应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,当然他们入伍也不会有任何特权,跟其他普通士兵一样,晋升也一样。
    朝廷还鼓励读书人弃笔从戎,这样的人反而有优待。
    在升迁方面能优先提拔。
    这是关宁对读书人的重视,军中需要一批文武全能的将官。
    大宁官报早已铺天盖地的造势,征兵成为最热议的话题,甚至盖过了农庄法的推行。
    而今正式开始了!
    一张张显眼的征兵黄榜张贴而出!
    征集令!
    最上面的三个字写出黄榜之名!
    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
    八个大字,立即给人以极大的触动!
    国家需要你,有志来当兵。
    除此外就是标明应征登记点,很简单,根本就没有什么煽情之言,复杂之语。
    征兵之前,费田特意去了翰林院找人写了多篇征文。
    拿到关宁面前都被否决了。
    大宁不是前朝,根本无需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,你只需要定好条件即可。
    征兵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要。
    年纪身体壮实程度等都有要求,还要严苛!
    因而条件设的相当高,当时费田等兵部主官都提过这样是否有些不合适?
    以这样严格的要求真的能招募到士兵吗?
    现实给出了答案。
    应征者如潮!
    从征集令贴出的那一刻起,便有多人涌去应征点排起了长队,还是一眼都看不到头的那种。
    “姓名。”
    “胡为。”
    “籍贯。”
    “上京金河县人氏。”
    “年纪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