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7章 这就是朕的准备-《镇北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关宁微微点头。
    年前郝仓已经给兵部提交了一道折子就有提到此事。
    这些年下来,军队出现了老龄问题,有很多士兵随着年岁增长已不适合在军中服役。
    镇北军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老兵,大多都转入地位进了治安署,还有的到了地方为官,余着回家养老。
    这种情况很普遍。
    镇北军每年都有新招,不过都是在北方六州,且大多都为原镇北军将士子弟,这是为了保证绝对的忠诚。
    招募新兵都会被送到北夷,帮助关宁的老丈人,也就是兀良部的首领跟阿速特部打仗。
    经过严训实战历练,再以军功考核通过才能正式入编镇北军。
    镇北军这个番号就是无上荣誉,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。
    镇北军较为特殊,从不对外大规模征召。
    包括关宁铁骑也是如此。
    但其他常规军队也存有老龄问题。
    补充兵力迫在眉睫!
    根据情况汇总,兵部已做出方案,拟定征募二十万新兵作为补充。
    这是新朝建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征兵,等到关宁回京之后就要开始。
    关宁也在为战争做准备了。
    包括军备更换,火器装配等,只是未公开进行罢了。
    这种事情自然不能在这样的场合说。
    关宁开口道:“我军时刻准备着。”
    他岔开话题做了最后总结。
    “大宁赈济流民,朕允诺入我朝之人,一丁授田百亩,还为其提供耕牛和粮种资助,通告各个郡县,严照此办不得有误,此为朕旨意,可通传北林,也可通传梁国!”
    关宁起身沉声道:“梁国流民抛弃祖业来我大宁,朕不但要留住他们的人,更是要留住他们的心,多一个人,我大宁翦灭梁国,便多一分胜算!”
    “这就是朕的准备!”
    众人听之,无不内心震撼。
    什么是格局,什么是胸怀。
    能容一城,那只能得一城。
    能容一国,那就能得一国。
    临近散场,林正堂欲言又止的站了起来。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顾虑。”
    “说。”
    “若梁国得知我朝施仁,专派老弱妇孺前来该怎么办?”
    听到此。
    众人立即恍然,交头接耳议论不止。
    这还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。
    老弱妇孺并不能开荒耕种,不能从事生产,反而增加了负担,消耗朝廷资助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