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8章 上京不是一日建成-《镇北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根据规划草木混合桩坝已经开始施工,只需要熟手泥工就能做到。
    最大的难点是第一道坝。
    既然是蓄水,必须要保证永久性的坚固,这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    若遇雨季,洪水到来,水坝直接被冲塌,积蓄瞬时倾泻而出,后果会更加严重!
    这也是困扰古代无法修建大规模水库的主要原因,因为技术壁垒!
    朝中有一位治水官员,本身还是都察院御史的王承恩提出一个方案。
    要说这王承恩也是个能人。
    他是前朝遗留下的官员,又有南方莲阁清流党的背景,新朝建立之初,多次抵制关宁新政,在朝堂谏言。
    关宁考虑到他有治水的本事,又要保持朝堂各个派系的平衡便没有杀他。
    在古代治水的官员很少,每一个都是香饽饽,这话可没有半分虚假。
    王承恩被关宁吓住了,之后是老老实实。
    前朝余孽作乱时,他被历修拉拢,不过他意志坚定,做了个反间谍,提前给关宁告密了……
    而今,又派上了用场。
    王承恩提出的方案很有建设性,就是做一道叠梁坝,就是用大型栗木材层层错叠而成,在其中用泥沙浇灌。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提议已经有几分混凝土钢结构的思维,可是相当具有前瞻性。
    也是在这个时代能够用到的最好的办法。
    但被关宁否决了。
    结构再好,但用料决定了它的时限,长年日久的经历水的冲刷怕是难以扛的住,也就是说不能保证永久性的坚固……
    “陛下,您说的永久性坚固的水坝是个怎么制法?”
    王承恩好奇的问道。
    今天他也来了。
    因为两地同时开工,作为总工的陈煊一个人盯不住,他暂时放下御史的职责被调了过来,主持水坝建设事宜。
    还被任命了一个他从未听过的职位,副总工。
    关宁觉得王承恩管水利比做御史更合适……
    杂乱的思绪闪过。
    关宁开口道:“用石料搭建。”
    “石料确实是最坚固的,但把石料加工成可用的程度很浪费时间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