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1章 新式恩科-《镇北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他的话还真把人问住了。
    以往会试就是在京城进行,还有专门的贡院,之后还要参加殿试。
    取三甲,受皇恩。
    这些都必须在上京进行,还有最重要的殿试。
    现在进行了大改,确实没有必要。
    不过这样怎么总是显得这科考有些儿戏呢?
    着实简单了一些。
    关宁开口道:“各地考生进京赶考,会在路途上浪费很多时间,再有就是盘缠路费,很多考生都负担不起,所以这没有任何意义。”
    这么一说确实也很有道理,有些考生就是倾家荡产为了这一次赶考……
    还是那句话。
    朝廷急需人才,根本就耽搁不起,还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吧。
    他们已经在学会接受。
    因为改变不了。
    显然陛下已经考虑周全,召集他们前来并不是商议,只是通知。
    这点觉悟还是有的。
    “之所以本次考试全部都在地方上完成,是基于本次科考的一项重大改革!”
    “还有改革?”
    关宁的话让众人又是一愣。
    这改革还不够大了,科考内容,科考流程都可都改变了!
    “是的。”
    关宁沉声道:“本次考试录取规则也不会像以往科举那般,而是依据地方所需录取。”
    “打个比方,某县现缺官员两名,分别是主簿和押司,那就事先公布张贴,我们就需要这两名官员,考生可自行报考,依成绩优劣录取,同理,其他县府州也是如此。”
    为了让所有人都明白,关宁解释的很详细。
    “这样就可以做到各定向的补充,能立即满足地方所需。”
    在其话音落下,场中暂时出现了一片寂静。
    显然都是在快速的消化这种新式取士之法。
    他们在脑海中快速的思考利弊。
    有一州牧站起来开口道:“陛下这个办法好,以往科举至少要中了举人才有机会做官,而现在只有取中,便可直接上任,必然会增加参考者的积极性!”
    他们都担心的是会出现罢考情况。
    这样的话,至少能使得一部分人改变态度。
    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。
    像一些小县,人口较少,本来读书人就没有几个,竞争压力会很小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