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随即问刘穆之道:“司农对此可有安排?” 刘穆之点点头,“臣这边之前已经吩咐在京西翠屏山一代,沿泺水搭了一片席棚以供暂时收容流民。 不过因为流民太多,而且激增的速度太快,目前只能优先病弱妇孺。 除此之外,臣已命太仓令在城西骏马寺一代设立了二十座粥棚,但这些也只能保证饿死的人能少一点而已。” 众人闻言都禁不住一阵皱眉。 这样的措施确实只能说是聊胜于无。 比如粥棚,二十座粥棚听起来似乎不少了。 但是二十座粥棚能相对于数万流民来说,就是杯水车薪了。 一座粥棚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停歇,能放多少粥? 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重复领取的,有多少人压根领不到? 根本没法管理。 这样的放粥只能说是稍微缓解流民的怨气,尽量减少流民暴动的可能性。 真要说有多大用,真的是微乎其微。 但是众人却也知道,这种事怪不得刘穆之。 几万流民,要是真要做到完全有效的管理,让人人都能有饭吃,且不说一天要多少钱粮。 管理也是一个巨大的困难。 可是,所有人又都知道,这事这样下去肯定不行。 数万流民,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每日剧增,如果不能有效解决。 那么一旦其中出了一两个有野心的歹人,随时就是一场暴动。 所以一时间书房内都没人说话。 赵信同样也皱着眉头,他也没想到事情居然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。 虽然每日东西两厂以及锦衣卫都奏报,他也知道京师流民数量不少,但他一直以为应该就在数千人,顶多万余人。 “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流民,现在不是还才七月吗?” 赵信终于忍不住问道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