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一 活死人报仇 第53章 草原风云江南夜雨(四)-《杨将军传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不想范文稀双手虚按,示意毕子韦坐下。

    然后范文稀就问了个刁钻的问题:“从你们认识之地起,来到苏州城门止,共多少里,一路上步行几里,乘船几里,骑马又几里?”

    毕子韦给出了一个让范文稀目瞪口呆的答案,精确到几月几日几时至何地,步行还是乘船,路程几长,住宿吃饭花费银钱若干,等等。连杜老二也觉得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毕子韦还是借了更衣的名头,起身出屋,到外等候杜老二。

    范文稀等毕子韦出屋一会了,才出言试探杜老二:“潘太师要兴修运河,整顿漕运,你怎么看?”

    杜老二直言不讳,说自已知道潘太师的盘算,当年李棠溪李知政专门到国子监给学生们讲《车船注》时,他就模糊地猜到一些,前年西北大战之后,潘太师捷表入京师,以及国子监学生分三路游学,他就猜到潘太师的心思了。

    与北庭一战,势不可免。战争一事,无非是拼人拼钱拼粮。现在四渠入京师,看起来足可以应付大梁及北方边关所需,实际上,战事一起,兵马云集边关,那是数倍于现今的人和马,再加上大量运粮、营筑、制造等辅佐民夫,现在的漕运能力,远远不够供粮边关,何况事关国运的战事,肯定不是像西北围杀与反围那样,一两月就能决出胜负的遭遇战,而是城池攻守的胶着拉锯战,此时的粮草后勤供应就犹为重要,甚至超过前线的兵卒战力。粮草足则兵心稳,兵心稳则城池稳,粮缺则兵危,亘古以来不变的道理。

    现在大颂的漕运制度规矩虽然完善,但多年升平,养成了人浮于事的恶习,如果战事一起,十万火急,这套太平漕运的框架,必然不堪负荷轰然倒塌。

    范知州盯着杜老二道:“然则呢?”

    杜老二双手举起,伸个懒腰,大言不惭道:“所以我就来了啊!”

    第二天,杜老二带着毕子韦走进苏州衙署里偏僻的一间屋子里,对着里面五个留下来的国子监学生道:“我杜芷舟杜老二奉旨来做你们的头,我向来以德服人!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