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丈夫报仇不拘一格-《杨将军传》
第(3/3)页
杨六郎眯着眼目送那雄壮男子走远,然后悄悄起身,拄着拐杖,往他消失的方向一步一步挪去。
壶口关是铁勒山脉的一处隘口,关内地势两边高山大岭夹着一块平坦的荒漠,形如西北牧民常的皮囊酒壶,山隘正处壶嘴,故而得名。
关内荒漠不大,东行二百里,地势陡然开阔,平凉城便在此地扼守西北五路咽喉。关外荒漠里,因有了祁连山和龙首山的雪水浇灌,倒是绿洲星罗棋布,物产丰饶。关内二百里的荒漠缺水,不能耕种,大颂屯边的边民,便出关到各处绿洲中耕种放牧,与西边李夏国的项羌人杂居,倒也相安无事。只是每年冬季苦寒,北庭一些部族日子过得艰难,便成群结队向南到各处绿洲侵扰劫掠,无恶不作,纵使南北两朝澶城和议明令禁止也无济于事。
北庭这些南扰的部族仗着马快弓强,大雪天能一日流寇百里,瞬来瞬去,大颂朝无法,只得把防线前移,增加了壶口、延边等关城的守备军伍,千日防贼。北方寒流南下,边军便出关驱贼,已成定例,互有杀伤,两朝也不过问,甚至明里暗里,两边都当作一年一度的边军相互练兵砥砺,心照不宣,只要死伤不超过千人,两边都当作不知。
壶口关关内十里,有一处山阳坡地,极其罕见地长了杂草灌木,山有玉则草木润,近二十年来,此地便被选为壶关边军捐躯报国将士的埋骨之所,一幅山坡上的坟茔,高高矮矮,宛如兵士列队,望不见边际。
杨家父子的坟茔在半山腰,坟地是杨令早已选好的,父子七人,一字排开,周边都是叫得上名字的亲朋故旧,不寂寞。
太阳升起,东望故乡,青山也遮不住。
没有兵士守卫坟地。杨六郎跪在父兄的坟前,无纸无酒也无泪。
所有的真相都湮埋在土里了,朝野上下的人都相信,如同说书人所说那样,杨氏父子出关驱贼,不幸皆为国捐躯。
除了一人,杨家老六昭烈,死去又活来,当然不相信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