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 兖州黄巾军-《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第40章    兖州黄巾军
    兖州:济河之间,优土质原,旧遗孔孟良风,其人尚儒好学,性直怀义,故封之曰“兖”。
    黄巾贼绝大多数之人均为普通平民百姓,因天灾人祸加之张角等人的蛊惑汇聚在一起。
    “苍天已死、黄天当立。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。”
    这句众人耳熟能详的偈语便是他们的口号。
    随着张角、张宝、张梁三位核心人员的战死,其余黄巾贼各自为战再也不成气候。
    当然这个不成气候也只是从政治方面来说,没有一个核心的领导者和领导纲领,他们的起义自然变成了无根之木,无水之萍。
    再加上黄巾贼聚集在一起,拖家带口,不事生产,所谓的粮草辎重自然只能靠抢夺来获取。
    如果用一句生动的话来形容他们,那就是蝗虫过境。
    所过之处只要能吃的均会被吃掉,当没有吃的时候,易子而食的现象也比比皆是。
    易子而食,简单的四个字却描绘出了人为了活下去承担的巨大痛苦。
    互相交换孩子吃,想想总感觉毛骨悚然。
    随着朝廷安抚流民的政策出来,已经有许多地方的黄巾贼又渐渐回归于之前的正常生活。
    不过这中间经历的一切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淡忘。
    而如今的兖州则成为了'黄巾军'的新目标。
    这群劫掠兖州的'黄巾军'是从青州而来,至于为什么没有继续呆在青州。
    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青州已经没有吃的了。
    没有吃的了,人就会饿死。
    汇聚在一起的'黄巾军'自然不想饿死,那只能继续祸害其他的地方。
    所谓“匪过如梳,兵过如篦。”
    盗匪过来掠夺,就像梳子一样梳理了一遍把家里财物都掠走,但是梳子齿与齿之间间隔大,仍有漏过的。
    而篦子齿很细,兵丁过来掠夺,是明打明地,时间充裕,细细地搜刮,掠夺得比匪还要狠。
    黄巾起义中最开始的一批是有些组织的人,而后便是裹挟着其他老百姓。
    在朝廷看来,最初的黄巾贼最多也就只能算作'匪'而已。
    但随着战争时间的延续,本来战斗力低下的'黄巾贼'变成了'黄巾军',那就是非常棘手的事情了。
    如今的'黄巾军'中可战之人已有不少,目前制约他们便是粮草问题。
    拥有战略眼光的曹操和鲍信二人自然看出了这其中的问题。
    曹操提议道:“允城,如今黄巾贼已胜过一阵,操料定其必然会轻敌。”
    “我等可提前在寿张设伏,这样趁其立足未稳,将其主力击溃。”
    “其主力溃散,则其余等人不足为虑。”
    “届时便剿抚并用,收其可战之人,安顿余众,则兖州可定!”
    “兖州定,我等则可攻略青州,有青州、兖州在掌握之中,那便有了与董卓较量的依仗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