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儒学,乃是历朝历代治国安邦的根本。” “孔圣之道,传承千年,早已深入人心。” “可这《三字经》,却将天文地理、诸子百家这些‘杂学’与儒家经典混为一谈。” “更是用三字一句的浅白文风,消解了经典的严肃性。” “长此以往,天下士子若都去追捧此等‘捷径之学’,谁还会潜心苦读圣人典籍?” “儒学根基一旦动摇,人心思变,恐非国家之福啊,陛下!” 李道宗的每一句话,都掷地有声。 他不是在针对程处辉,而是站在一个宗室重臣的角度,阐述着一个足以威胁整个帝国统治的隐患。 李世民依旧没有说话。 他的手指,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,发出“笃、笃、笃”的轻响。 那双深邃的眼眸中,看不出喜怒。 他当然明白李道宗的担忧。 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 思想,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。 “陛下。” 李道宗见李世民久久不语,心中的忧虑更甚,再度躬身。 “臣以为,当效仿孝武皇帝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” “唯有如此,方能稳固儒学之正统,杜绝此等‘杂学’动摇国本!”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。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之争,而是路线之争。 是为了维护千百年来的统治根基,必须采取的雷霆手段。 李世民的指尖终于停下了敲击。 他抬起眼,那双深邃的眸子静静地看着李道宗,看不出半分情绪。 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? 汉武帝当年做到了,也确实为大汉王朝带来了数百年的思想统一。 可如今的大唐,与当年不同。 程处辉那小子,虽然行事跳脱,但他弄出来的东西,都实实在在地展现出了惊人的价值。 一刀切地禁绝,损失的,可能不仅仅是一些所谓的“杂学”。 更可能是一个让大唐变得更加强盛的契机。 “此事,朕知道了。” 李世民的声音听不出喜怒。 “你先退下吧。” “朕,需要再想想。” “……是,臣告退。” 李道宗心中一沉,却不敢再多言。 他知道,陛下已经做出了决定,只是还未到公布的时候。 他只能躬身行礼,缓缓退出了御书房。 只剩下李世民一人。 他重新拿起那份奏折,目光落在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那几个字上,陷入了更深的沉思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