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李大人,我爹刚才说得对,也不完全对。” 程处辉的声音清晰,将李淳风从震惊中拉了回来。 “这些红旗标记的,是二十三处必须加固的堤坝。” 他的木杆在沙盘上轻轻划过,连接起那些红点。 “但光有这些,不够。” 说着,他又指向了另外七处插着蓝色小旗的地方。 这七面蓝旗,分布在河道的一些关键拐弯处和变窄的河段。 “这七个地方,我会修建‘阻堤’。” “阻堤?” 李淳风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,这个词汇同样超出了他的知识范畴。 “没错,阻拦的阻。” 程处辉的木杆在其中一处蓝旗位置点了点。 “它们的作用不是完全堵死河道,而是在洪水来临时,暂时性地减缓水流速度。” “将一部分洪水拦蓄在特定的区域。” “这能为我们争取到最宝贵的时间。” “更重要的是,减速的水流会携带更多的泥沙在此处沉积,人为地抬高河床,加宽河道。” 程处辉抬起头,目光灼灼地看着李淳风。 “这样一来,下游主堤坝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小,为我们加固争取到窗口期。” 他顿了顿,抛出了整个计划最核心,也是最致命的一环。 “我用的材料,叫水泥。它遇水凝固,坚如磐石。但它需要时间。” “一个月。” “我需要整整一个月的大晴天,让这水泥堤坝彻底晒干,达到最强的强度。” 李淳风的心猛地一沉。 一个月的大晴天。 在这即将进入雨季的时刻,这简直比解决千年水患听起来还不靠谱。 “这……这不可能。”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。 “关中一带,入夏之后阴雨连绵,别说一个月,能有十天半个月的晴天,都算是老天开眼了。” 李淳风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,这是基于他多年观测天象得出的经验。 然而,程处辉只是笑了笑,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。 李淳风看着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,忽然觉得一阵无力。 他深吸一口气,试图从自己熟悉的领域找到突破口。 “按照惯例,治理黄河水患,无非是疏通两条水道,一条是主河道,另一条是汴渠。” “分流泄洪,以减轻主河道的压力。” “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在这两条水道上安排?” 这是治水的常识,也是千百年来无数水利官员总结出的经验。 程处辉听完,却干脆利落地摇了摇头。 “不。” “我不分流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