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台商谢仪-《触物鉴宝,一眼千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那两个托儿见势不妙,脸色铁青,互相对视一眼,撂下句“算你狠!”,扶起那假老头,灰溜溜地挤开人群跑了。

    台商这才长舒一口气,赶紧上前对陈墨白连连道谢:“小兄弟,真是太感谢你了!今天要不是你,我真是有理说不清啦!”

    陈墨白摆摆手,嘿嘿一笑:“举手之劳,路见不平一声吼嘛。您没事就好。”

    台商弯腰捡起地上的锦盒,小心地检查里面的铜佛,见完好无损,才彻底放下心。他看着陈墨白,越看越觉得这年轻人机灵又正气,便从名片夹里掏出一张名片递过来:“小兄弟,这是我的名片。我姓蔡,蔡明理,从台湾来的,做点小生意。这次来北京就是想淘换些老物件。真是太感谢你了!”

    陈墨白接过名片一看,“宝岛珍艺有限公司董事长 蔡明理”。嚯,还是个董事长!

    “蔡董事长,您好您好。我叫陈墨白,就是本地人,在这琉璃厂长大的。”陈墨白也自我介绍了一下。

    蔡明理热情地握住他的手:“陈小兄弟,你帮了我这么大忙,我一定要表示一下感谢。这样,我知道前面有家不错的茶馆,赏光一起去坐坐?我正好有件东西,想请小兄弟你帮忙看看。”

    陈墨白心里一动,正愁没地方搞点外快,这机会就送上门了?而且这蔡老板看起来是个正经生意人,不像秦远山那路货色。

    “蔡董事长太客气了。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。”

    两人来到一家清雅的茶馆,要了个包间。泡上香茗,寒暄几句后,蔡明理小心翼翼地从随身包里取出一个长条形的紫檀木盒。

    打开木盒,里面衬着明黄色的软缎,躺着一柄玉如意。如意首呈云叶形,柄身微曲,通体由一整块青白玉雕琢而成,玉质温润,包浆厚实,雕工精湛,看起来是件开门的清中期好东西。

    “陈小兄弟,你帮我看看这件。”蔡明理将木盒推到陈墨白面前,“这是我前几天刚从一位朋友手里请来的,打算带回台湾送给我父亲做寿礼。我心里是喜欢的,但总有点不踏实,怕走了眼。你帮我掌掌眼?”

    陈墨白一看这如意,心里就先喝了一声彩。这品相,这做工,确实不俗。他戴上手套,小心地拿起如意,入手沉甸,手感冰凉滑润。

    他先是按照师父教的规矩,远观造型,近看玉质,细查雕工,再辨包浆。一切都符合老物特征,几乎挑不出毛病。

    但既然人家请自己看,光说好听话没用。他集中精神,指尖细细拂过如意每一处纹路,尤其是柄身与首部连接的细微处。

    起初,感知到的是一片祥和的温润之气,是匠人的精心雕琢,是历代主人的珍爱把玩…然而,当他的指尖滑到如意首部背面一处极其隐蔽的浅浮雕纹路深处时,一丝极其微弱、但截然不同的“触感”传来!

    那感觉,像是一根极细的针,带着现代高速旋转工具特有的高频振动和热量,在玉石上轻轻划过!紧接着,是一股极淡的化学药剂气味,类似于某种现代粘合剂!

    有诈!

    陈墨白心里一咯噔,但脸上不动声色。他再次仔细查看那处纹路,肉眼根本看不出任何问题,衔接得天衣无缝。

    他放下如意,沉吟了片刻,对蔡明理说:“蔡董事长,这如意…粗看之下,玉料、雕工、包浆,都没得挑,是件好东西。”

    蔡明理面露喜色。

    “但是…”陈墨白话锋一转。

    蔡明理的心又提了起来:“但是什么?”

    陈墨白指着如意首部:“我怀疑…这里是后工的,而且手法极高明。这如意首和柄身,可能原本不是一体,或者首部有伤残,被高手用现代技术修补过,几乎看不出来。”

    他没法直接说自己是“感觉”到的,只能凭借观察推测:“您看这纹路,走到这里,气韵似乎有极其细微的滞涩。而且,这处的包浆光泽,与其他地方相比,略显‘浮’,不像自然形成的那么沉厚内敛。”

    蔡明理赶紧拿起放大镜,对着陈墨白指的地方仔细看了半天,额头渐渐冒出冷汗。经这么一提醒,他似乎也看出了一点不对劲,但又不敢完全确定。

    “陈小兄弟,你这眼力…也太毒了吧!”蔡明理放下放大镜,心有余悸,“这要是真的,我可就出大丑了!这如意…我花了这个数请来的。”他伸出三根手指。

    “三十万?”陈墨白猜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