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阙端麟院士也是目瞪口呆,“不是,啥玩意儿这么贵?!进口的?” 他定睛一看,偌大的还原车间,其实就两台还原炉,空地不少,显然是为了以后扩容准备的。 张惠国指着那两台还原炉,叹了口气,“还原炉在生产高纯多晶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,其内部环境极其恶劣。 硅棒在运行过程中表面温度可高达1100℃,并向各个方向进行热辐射,导致炉体升温的同时,炉内气体如三氯氢硅和氯化氢还都具有强腐蚀性,对炉壁材料提出了严苛的要求。 目前国内工艺达不到国外的水平,用国产的,环评过不了,污染太大,也太浪费。 这个炉子只能进口,我打听过,成本也就几百万,汉斯猫要卖我们3800万。 而且这种材质很脆弱,基本上是三年就必须更换,现在多晶硅单位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比例便是这玩意儿带来的折旧。” 阙端麟明白了,这个问题,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张惠国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,这是基础材料问题。 别说石英玻璃了,就算是普通玻璃,也是越厚越贵。 越厚,意味着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材料和更复杂的工艺,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上升。 家里阳台封窗用的5mm、10mm、15mm超白钢化玻璃,10mm厚的玻璃,是5mm厚玻璃的一倍,而15mm的价格则是5mm的4倍。 而眼前的还原炉,隔热罩石英玻璃的厚度达到了惊人的90mm,这是国内当前完全不具备的技术。 攻坚都没法攻。 有些东西是应用层面的攻坚,有些东西得理论层面有所突破才行。 90mm厚的石英玻璃,此时国内厂商都只能摇头,闻所未闻。 而那边的云帝闻言翻了个白眼。 90mm厚当然闻所未闻。 因为压根就不存在! 其实是3块30mm厚的石英玻璃通过特殊的手法黏合在一起。 这个手法就叫做工艺。 只是这个事实听起来有些侮辱人。 正如上世纪80年代,樱花找我们买3万吨花生,我们要等货值的无胶纤维板,樱花当着我们的面直接用机器将运来的花生脱壳,而后就地生产纤维板让我们拉回去一般。 技术落后就该挨打,就该受委屈,就该被侮辱,这是无数先辈用被打肿了的脸告诉后人的。 少扯什么大国小民的,没有大国,你连民都做不了。 不过这个时候,卿云懒得去戳穿汉斯猫的谎言。 因为他想从根子上换掉石英玻璃。 卿云在一边听着,状似无意的好奇发问,“既然这么贵,为什么不换一种材料?” 他问得直接而简单,尽量让自己的眸光充满了清澈,就像一个对世界充满了愚蠢好奇的大学生一般。 这个问题属实有些low,但董事长在问,张惠国也没什么不耐烦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