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母子互相猜忌-《桃花溪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67章  母子互相猜忌

    《明会典》有载:凡遇公主长成,当择婚配。有子弟容貌齐整,行止端庄,父母有家教者,许于部报名赴内府选择。本部先将报到子弟挑选,请命司礼监于诸王馆会选。

    即,大明驸马所具备的条件:首则相貌佳,二则家世清白,三则有家教。

    平宁长公主,慈圣李太后亲女,陛下之同母妹,故,其婚嫁更受瞩目,是今年开年以来,宫廷最隆重的事。

    因陛下信赖冯高,亲自下旨,司礼监为平宁长公主选婿,此事由冯高全权负责。

    驸马甄选毕。

    三月,冯高带梁邦瑞进京复旨。

    梁邦瑞容貌俊美,玉树临风,万里挑一。

    李太后亲赴会馆,遥遥见之,甚喜。

    诸子女当中,唯幼女平宁尚未许婚,此事得办,慈怀可慰。

    李太后语与陛下:“驸马端方,上可告先帝在天之灵,下可安哀家爱女之心。”

    陛下见李太后无异议,遂令礼部定婚期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,陛下与李太后因为“国本之事”生了龃龉。

    朝臣们嚷着立太子。长子朱常洛,为王娘娘所出。王娘娘原是李太后宫中的仕女。李太后自是也支持立朱常洛为太子的。但陛下迟疑不肯定。他偏宠郑贵妃,后宫中,郑贵妃一人独大。他寄希望于郑贵妃将来能生个皇子。

    陛下亲政后,竭力拂去万历初年,张首辅和李太后对朝堂的干预。他又怎肯立李太后的人所生的儿子?

    母子俩僵持许久。

    这个节骨眼儿上,陛下想着,平宁长公主的婚事,或可缓和母子间的矛盾。

    四月初一,公主大婚。

    然,婚礼当日,梁邦瑞竟鼻血不止,沾湿礼服。

    仪式都险些没有完成。

    梁邦瑞是冯高亲自从江南带回的人。在场的太监们为了遮掩,急中生智,连忙高喊:“驸马新婚挂红了!上上吉兆!”

    观礼的宾客们见状,也忙齐齐跪在地上,道:“圣德巍巍,上上吉兆。恭喜太后,恭喜陛下,恭喜驸马,恭喜长公主。”

    太后并没有在一片恭喜之声中,高兴起来。

    她冷冷地看着陛下、看着陛下身旁的郑贵妃,铁青着脸,不发一言。

    婚礼毕,太后看着平宁长公主被宫人们搀着,送入洞房。她那富贵而圆润的脸上,涌现一丝不可测的哀愁。

    大婚已经办了。

    公告已发往四海九州。

    天家颜面要紧。

    说什么都来不及了。

    当晚,慈宁宫的灯火,至天亮未熄。

    而陛下,这一夜,没有去郑贵妃的寝宫。他秘密召见了冯高。

    冯高向陛下交代了实情。他离开扬州的前一晚,储秀宫掌事太监持金牌去见他,宣了内廷口谕,责冯高选定梁邦瑞。

    储秀宫,是王娘娘的居所。王娘娘是太后在后宫中最看重的人,平宁长公主又是太后的亲女,王娘娘宫中的人来传旨,顺理成章。

    且,王娘娘起先被陛下打入冷宫一个月,是太后亲自去冷宫把她接了出来,拨了储秀宫给她住。陛下为了安抚太后,一月中总有两三夜,歇在储秀宫。王娘娘最是怯懦,平日在宫中,唯太后之命是从,不敢行差踏错半步。

    故而,冯高没有起疑,遵旨办事。

    陛下听到这话,眉头紧锁。

    储秀宫的原掌事太监,在公主大婚前夕,因心悸病,死在宫中的直房。现时,储秀宫的掌事太监已换了人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