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 她从来都没有退出-《桃花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我道:“太后您是圣母,陛下以天下养,极尽孝道。您说话,陛下或是肯听的。”

    她道:“陛下雷霆之怒,已经决定,将程大人收监了。”

    我捧出从家中带来的血衣泥靴,跪在地上,泣道:“太后,臣妇的夫君尽忠尽责,在灾区,不曾有一丝懈怠,他为了皇家,为了陛下,便是累死,也是应当的。只求陛下能网开一面,留他性命。臣妇一家,感念终生。”

    太后向宫人道:“扶乡君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桑榆,你来,坐在哀家身边儿来——”

    我走上前,坐下,泪流不止。

    淮时,我的夫君,果然获罪了。

    天威难测,可他又做错什么了呢?

    历来,举凡赈灾之官员,没有一个不捞得盆满钵满,发国难财。可他,没贪一文钱,落得满身伤痕。到头来,却是灭顶之灾。

    孤掌难鸣啊。

    太后叹了口气,道:“桑榆,昨儿晚上,张先生走后,哀家便与陛下说了。陛下只轻轻说了一句话,哀家伤透了心。哀家想,或许,是该避嫌了。陛下非昨日之陛下,哀家非昨日之哀家,张先生亦非昨日之张先生。”

    我不解。

    她道:“你可曾听过一个荒唐的传闻,黑心宰相卧龙床?”

    我忙低下头。

    自从锦衣卫当街斩了数十名传谣的人,这便是禁忌。

    谁都不敢提的。

    她道:“先帝早逝,哀家廿六岁寡居至今。张先生是顾命大臣,又是帝师,日日来宫中给陛下授课。哀家敬他博学忠正,曾对他说,年幼陛下、泱泱国事,尽托与张先生。一些无妄小人,编织谣言,哀家从不放在心上。哀家以为,陛下也是如此。可昨夜,哀家恍惚间,想起民间百姓们的一句俚语,儿大不由娘——”

    我明白了,陛下羽翼已丰,他极力摆脱幼年时的桎梏。

    所谓“黑心宰相卧龙床”,不过是借口罢了。

    他不愿太后过多地干涉国事了。

    话已至此,我实不好再多说什么。

    跪在地上,拜了三拜,道:“太后好生将养,臣妇告退。”

    太后柔声道:“桑榆,你有封诰在身,不会有事。哀家能做的,只有这些了。”

    “臣妇叩谢太后垂怜。”

    我起身,走出殿外,融入无边无际的热气中。

    忤逆。

    天子最不能容的,便是忤逆。

    他宁愿要一堆听话的无用人,也不愿臣下擅作主张。

    现时,该如何呢?

    我失魂落魄地出了宫,马车行在路上,耳听得一阵喧哗。

    路边的百姓们高声议论着:“听说了吗?五凤楼外来了好多灾民,上万民伞呢!”

    “户部程大人遭殃了,他可是为了老百姓才得罪的朝廷的,老百姓不忍心呢。”

    “那程大人年纪轻轻,怎么不怕死?”

    “话说,万民伞是谁发起的?”

    我草草听了几句,忙命车夫:“去五凤楼!”

    我又一次见到了荀意棠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