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母子相见不相识-《桃花溪》
第(3/3)页
我不作声。
她道:“桑榆,你不信么?我未出阁时,有一幅小像,还收在扬州。等你几时见了,就知我所言不虚。”
“您想想,那前人的仕女图中,或也有一两个人物相似。我是画师,最是明白的。这是寻常事。”我若无其事道。
她思忖好久,点了个头,拈起一只小野瓜放入口中。
“桑榆,你说得也有道理。是我莽撞了。我原不是莽撞人,刚才不知怎的,像是中了邪。莫要见笑。”
我与她坐在檐下。
风将她的裙角吹起。
“云心无我,云我无心。”她轻轻念着。
层波潋滟远山横。一笑一倾城。这一刻,我知道,秦夫人活在从前的记忆里,未曾醒来。在秦府中淡然如水的她,并不是真的她。她一直都是二十多年前,后园里一笑一倾城的姑娘。
把笑容留给昨日。
把回忆留给今宵。
直到半个月后,程淮时才回京。
满身尘土,一身污垢,来不及整理,便去面圣。
他写了数万字的折子,呈于天听。
在朝堂上,他捧出从灾区带回的白骨,那白骨俨然被水煮过。
他将头磕出血来,禀报万岁,灾区遍地饿殍,已到了烹食人肉的地步,若朝廷再不管,苍天不忍。
有臣子言:“程大人未必过于小题大做。只一城受灾,而天下并未受灾。陛下修建七十二道观,乃是为万民谋福祉,为九州求庇佑。是一城百姓重,还是天下百姓重?”
又有人附和道:“古语有云,人分贵贱,田分多寡。亘古如此。岂能因贱民之福祸,而殃及陛下之欢欣?陛下乃天子也,天子之英明,哺育众生。难道程大人的意思是,陛下不如你聪慧,不如你想得周到?”
程淮时道:“列位饱读诗书,身居庙堂,百姓称之为‘父母官’。天下有父母见孩儿死去的道理吗?”
他拱手朝上道:“臣以血为万民谏,求陛下赈灾。”
说完,就要撞柱。
事情闹僵起来。
万岁命人将他拉住。
张大人尚在府中养病,听见相熟的内监报信,连忙赶了过去。
此般形势下,万岁同意了“赈灾”之事。
但在下朝后,留下程淮时,明里暗里嘱他控制钱款数目。还没到秋日丰收之季,今年的赋税还未收。半数道观已挖基,万不能因国库之资,影响道观修建。否则,神明要降罪,影响大明国运。
程淮时同意了,万岁这才放他去赈灾。
然而,一月过后,他还是超出了朝廷预算。他顶着多方压力,先斩后奏,将灾民尽数安置,方归。
万岁的道观,只修了十余座,便告停。
听得禀报,万岁当即发雷霆之怒。
这时,事情忽然有了转机——
(本章完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