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三十万人。 三十万张嘴。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! 柳羽也好,荀彧也罢…一些大道理说说容易,可纳降之后,根本的环节,决定这些「叛军」是否能忠诚的关键问题…要切实解决呀! 而面对这个问题。 荀彧回想起昔日里他与柳羽的一番交谈。 那还是在一个午后。 那一日…他们聊到了流民,聊到了难民,聊到了百姓,聊到了黄巾,也聊到了纳降黄巾,更聊到了纳降黄巾后,这些「有案底」的百姓,他们的安置问题。 柳羽提出的观点独树一帜。 黄巾军携家儿老小四处飘零,若是朝廷能帮他们安置了家小问题,能保护他们的家小,那么…这些黄巾军中的精壮力量就能成为最忠实于朝廷的兵勇。 哪怕是为了让家儿老小能过上好日子… 他们的忠诚也将变得毋庸置疑! 那么… 新的问题来了,安置家小…具体怎么操作呢? 荀彧当时就提出了这个质疑。 「柳弟,你的想法很好,可安置家小…不是一个小数目,譬如黑山,譬如白波,他们的家小少则十几万,多则几十万…每日需要吞食的粮食,每月需要发放的绵薄,那就是一座小山?安置呢起来,谈何容易呢?」 柳羽则回答道:「很简单,可以分两步骤,冀州的半片土地都刚刚遭受了黄巾叛乱,大量的地方豪强、乡绅被黄巾贼屠杀、劫掠…大量的百姓迁徒出冀州,在这种大环境、大前提下…冀州一定会多出了许多无主之地,这些地…与其再度让新的豪强氏族兼并,倒不如…朝廷去兼并,其实…这很简单,只需要陛下的一纸诏令,大可以直接将这些无主之地收入朝廷,以朝廷的名义租给这些黑山军的家眷耕种!如果再配合上「养猪」,更可以把许多不毛之地利用起来。」 「而这就保障了安置黄巾家眷的基础…若要更多的土地,那幽州以北…辽西境内还有大片的耕地,这些作为奖励,给那些战场上表现更突出的将士们,可以是这支黑山军,也可以是其它骁勇的军团、将士!如此…一来,安置、耕种、兵勇难题不都迎刃而解了么?」 哪怕是时至今日,荀彧尤记得…那一日与柳羽的对话… 柳羽口中吟出的每一个字,每一句话让他侧目连连,不可思议。 这简直算是,捡来的麦子开磨坊——无本万利的买卖了吧! 如今… 同样的问题,却不再是荀彧提出 而是…杨赐! 而是天子,而是曹嵩,而是桥玄。 荀彧昂着头,因为有柳羽的见解…他始终表现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。 「陛下,诸位公卿,按照柳中郎将的意思,这招降的三十万黑山军的家眷大可以让他们自己种植,自给自足!」 自给自足? 刘宏一怔…杨赐却是接连问道:「二十多万黑山军的家眷自给自足,可他们有地么?有耕田、耕牛、农具、种子么?若是这些都不解决,那自给自足永远只是一句空话,是空中楼阁!」 「杨司徒且听下官把话讲完…」荀彧连忙道:「黑山军出自黄巾,而黄巾军本就是农民,他们没有马,却有牛,至于农具本就是他们的武器,举起来能杀敌,弯下身子就能重地,而最难解决的其实是耕地问题…」 「恰恰在柳中郎将看来,这些都不是问题,因为张角、张宝、张梁的一场黄巾叛乱,所过之处杀戮了多少豪强?劫掠了多少田亩?如今冀州的土地,超过半数以上都是荒废的…这些荒废的土地本就是无主之地,只要陛下一封诏书,那这些土地不正好都 收归国有了么?拿出一部分租给这三十万黑山军让他们耕种并不困难!」 「至于…种子的话…」 荀彧话讲到这份儿上,曹嵩连忙打断,「种子倒是不用担忧,种子的售价很低廉,几十万人耕种的种子对于国库而言不算什么。」 作为主管国库、农事的大司农曹嵩,他对「价格」很敏感,他的话也很有分量。 那么… 天子刘宏惊讶的发现,安置三十万黑山的难题就这么…就这么一下子迎刃而解了么? 当然… 比起这个,更让刘宏惊异的是,通过荀彧之口阐述的羽儿的观点,有理有据、头头是道…可行性极高! 倒是杨赐本能的还想反驳。 可他突然发现,他的喉咙哽咽住了,这还反驳个毛毛虫啊? 这…这问题,不就已经迎刃而解了么? 「呵…呵呵…」 一时间,哽咽住的杨赐,无奈的笑出声。 只不过,笑声比哭声还难看。 倒是千秋万岁殿的气氛,一下子就从方才的冷寂,彻底改成了释放… 每个人的表情也从阴云密布变得晴空万里。 「哈哈哈哈…」桥玄当先大笑道,「遍识天下英雄路,俯首玉林有柳郎…这一次,又是玉林柳郎替陛下,替朝廷解了一个大难题啊!」 「是啊…」 天子刘宏感慨连连…「这柳羽还真是帮了朕一个大忙,就这么做,安置黑山军的家眷,由曹大司农负责吧,当初你儿子征讨他们,如今也该由你这老子去善下后了!」 这话脱口… 曹嵩拱手:「臣领命!」 就这样,一个巨大的,可以说是「尾大不掉」的难题,似乎一下子迎刃而解了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