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五章-《辽东之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枭听到这个数量,无奈的摇了摇头。自己进步,敌人也不闲着。范文程这个王八蛋,终究还是当了汉奸。而且还是主动投靠过去那种!

    敌人的进步是神速的,现在放眼大明朝廷。除了自己,根本没有一支军队能够跟八旗兵一战。

    战马的马蹄踏上了石板路,新钉的马掌踢踏在青石上直冒火星子。

    山海关通往关外的石板路,如今只修出来三十几里。没办法,实在是人手太少。今年是收拢流民的第一年,大家要盖房子还得要侍候地里的庄稼。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,来服官府的徭役。

    能够平整出这三十几里,宽达十丈的石板路,已经是孙承宗能够做到的极限。

    前面又是一个村寨,寨墙还是木头的。两层木头中间,被填进去好多碎石和土。这种简易的城寨,不过就是凑合凑合。不过这里距离山海关已经不远,如果鞑子打到这里来,会第一时间接到山海关援军的增援。

    一群叫花子一样的人,正围拢在城寨周围。声音吵吵嚷嚷的,好像有人在打架一样。

    李枭不禁一皱眉头,辽东不可能有流民,也不可能有叫花子。各个村都在努力增加人口,孙承宗恨不得派兵从关里抓人往辽东填。怎么会有叫花子?

    一想到叫花子,李枭就联想到丐帮。对于这个江湖帮派,李枭的一丁点儿好感都欠奉。这些家伙不但偷鸡摸狗的啥都干,而且还是骨子里的那种坏。收取保护费,绑架淫辱妇女,制造畸形的孩子供人取乐。弄残废小孩子,扔到街上乞讨。

    全都是这帮家伙干的事情,丐帮就是社会上的一颗毒瘤。直到现在为止,李枭都认定自己干掉了京城丐帮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难道说京城待不下去,来自己的地盘上闹事?

    “走!去看看!”李枭一声令下,一队骑兵就跟着李枭驰了过去。

    走到跟前,李枭这才发现。不是在打架,二十几个其他模样的家伙,正围拢在一口锅边上抢粥喝。

    人多粥少,那抢的是一塌糊涂。地上到处都是米粒子,看样子比锅里面的粥都要多。

    “住手!都住手!”李虎一声喊,十几个警卫连的战士就冲上去,拿着鞭子对乞丐们没头没脑的抽。

    乞丐们立刻抱头鼠窜,刚刚还捧着米饭的手,现在抹到头上,满脑袋的饭粒子看着就恶心。

    “村长呢?村长出来!”李虎纵马跑到村口,对着村寨里面探头探脑的家伙吼道。

    “军爷!胡家窝棚村村长胡老二,参见军爷。”一个大概四十几岁,留着山羊胡的家伙赶忙跑出来跪在李枭的马前。

    辽东军的人,穿得跟明军大不相同。明军身上大多穿着棉甲,可辽东军军装上你连个铁片片都看不到。

    胡老二的眼力很不错,一眼就看出来这就是辽东军的大官儿。辽东军骑兵不多,能够有这种高头大马骑着的,不是大官儿是啥。

    “这是怎么回事儿?”李枭手里拿着马鞭,指着那些躲在城寨下面缩成一团的那些乞丐们。

    “回军爷的话,这些人都是关里来的乞丐。乡亲们看他们实在是可怜,就在村口架了锅给他们弄口吃的。没想到这帮人都是饿死鬼托生的,一连吃了几锅还是不饱。现在为了抢这些粥,居然打了起来。

    因为不在村子里面,小老儿也就没让民兵干预。”胡老二垂着脑袋,一五一十的回答。

    建立民兵联防制度,维持村里的治安就是民兵的责任之一。不过事情发生在村外,胡老二的做法也是对的。毕竟,他们不能把手到处伸。只要出了村寨的门,负责人就变成了辽东军。

    “嗯!哪来的这么多要饭花子,没听说关里今年闹什么大灾荒啊?”李枭看着村寨墙根下面,好几十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家伙。

    河北山东一带的灾民,逃荒的首选地是京城。辽东这鬼地方,打死他们也不会来。而京城的流民,现在正在被成千上万的押赴辽东。不过这些家伙到了山海关之后,都被装到船上运往金州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