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六章 后事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刘釜满脸肃穆的跪坐在景毅面前,聆听教诲。

    景毅的数子,亦是跪坐于畔。

    此时的景毅,神色竟恢复不少,口齿清晰,目光有神。

    任谁也能看得出,此为老人的回光返照而已。

    “吾少时,出蜀,以游历天下。

    是于太学求学,亦跟随过无数名儒。

    及至三十而已,太守丁羽察举孝廉,司徒举治剧,为沇阳侯相,高陵令。立文学,以礼让化民。后,迁侍御史。

    吾于任时,素以民为本。

    犹记当年,吾离开吏治之所,吏民守阙请之。

    是时,吾心而大慰也!但觉不枉此生!”

    对景毅的过往,刘釜早有了解。

    其人所之言,正是其之前半生。

    舍内,众人皆是安宁,认真倾听这位景氏长辈之言,二三子多有哭泣。

    景毅丝毫不觉悲伤,他的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,显然对自己这一生所做之事,问心而无愧。

    他倾侧过头,那双智慧的眼睛,先从子景顾脸上扫过,然后渐渐停留在了刘釜的脸上,咳嗽一声道:“时,党争起伏,汝父,还有吾子顾,皆元礼门下,有报国之志,欲清汉庭之乌烟瘴气。

    可惜,宦官之于权势,元礼身逝,先吾一步而去。

    吾后得以苟活二十来年,为朝廷拜武都令,迁益州太守。

    于益州郡所居,便是十三年。

    期间,州牧曾征拜议郎,拜吾为都尉,吾自拒之。

    益州郡处于南中,南中不安,百姓不安,吾心亦不安。

    可惜吾之身体,到底敌不过岁月……”

    景毅一叹,语气越加疲惫,他睁目望向窗外,视线左右回转,再一扫厅舍内的子嗣晚辈。

    “而今,吾要陪元礼而去了。于吾走后,尔等切记,一切从简。

    惟脩善为祷,仁义为福。

    且尔等为官吏者,勿要因一己之私,而行伤民之事。

    如季安曾于吾言,民者,本也!”

    厅舍内,景氏嫡亲,纷纷拜倒,口曰“诺”。

    交代了这些事,景毅的精神力已经抽取了大半,神色越加恍惚,但他还是凝聚起最后的精神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