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9章 用意有二-《一品权相》
第(2/3)页
对于在北地的战事,刘静也是明白的。这次之所以冒险来北地督军,一来是要与军方有交集,才可能博得更多军方的人支持;二来也是最为重要的,那就是他得走出来,才会让朝廷内外,都知道太子病体好转,能够入朝主事。这样,消息传开,才可能将这些事情传到儿子刘铭得知。
儿子刘铭如今藏身何处,太子刘静也不知。刘铭不回归,文昭帝自然也不可能将大位交托给他。一个没有后代的太子,怎么可能得到大位?
当然,这份用意也只有刘静自己知道,哪怕身边的人都不会透露。对于韩立仁这些人,太子刘静固然信得过,但涉及到国祚延绵的大事,他不会与这些近臣言说。
禁军这边,每时刻都有飞骑进出,探子也在往外散放。禁军虽说号称战力强大,真实战力如何,确实没验证过,但禁军各军种却是齐备的。跟随太子来北地,一路上也是尽职尽责。
禁军明白太子于国的重要性,也就明白他们这三万人的重任,哪怕三万人都拼光了,也得护送好太子,确保太子的安全。
战场上,谁也不敢保证没有泄露出消息,鞑子军兵的探子,有没有将太子北上的讯息截获,然后派兵来袭击太子一行?
太子刘静在金坪城外的中军,县衙的县令也至中军拜见,带来了金坪城的犒军之物。县令汇报过一天的县城情况,实际上也没多少事情说,但太子在中军,县令哪怕不愿意过来,也得每天露面,前来请安。
赏了座,刘静侧脸看着韩立仁,说,“韩学士,我等在金坪城这里已经五天,是不是该往前推进了?”
“殿下,金坪城处在北地外围,”韩立仁不是谋臣,对军国之事所知不多,也不敢乱发言,但太子问了,也不能不说,“殿下不避凶危,亲来北地督军,是要督请各勤王大军尽快前来北地。殿下往前推进,王师也是在北上的路上。下官以为,还是在金坪城多等两天为妙……”
“难啊……”刘静这次果决地往北地走,要督促王师北上,可这些天来,有更深刻的感触了,文朝一直以来都是重文轻武,真的就是最好的治国之道?
外族强敌无力抵御在国门之外,外寇入境,祸害民众,边军驻军等,也是束手无策。到北地等,官衙和地方,都在商议破敌,条陈不少但真能够有效的却见不到。
第(2/3)页